节前有小伙伴给我推荐了一套老书——刘青山的《民间股神》,我第一时间找到这本书之后就去翻看关于我最喜欢的投资人殷保华的那部分。刚看了几页就遇到一段让我有些动容的描写。
很多投资者往往在亏损之后对市场失去信心,把问题都归结为市场不理性或者人为操纵太多等等外部因素,但是有几个人认真反思过自己?自己有没有一个最擅长的用于判断的核心技术指标?有没有过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的仓位控制规划?自己的操作是混乱的还是有一致性的?如果都没有,那么为什么不先总结自己的失误而是归罪于市场呢?
这段描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还是新手时期的种种亏损,纠结和苦涩,这是每个投资者通向成功路上必然要经历的一段路。因为进入股市的门槛之低和盈利的偶然性,导致没有亏损很难刺激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技术水平不足,也难以让投资者静下心来努力恶补知识和技能。这段描写也让我找到串联整个投资思路和技术分析指标讲述的顺序,那就是以我自己摸爬滚打的过程和逐步建立自己体系的过程来写。这样非常容易让大多数投资者理解。
但是在讲技术指标之前,我得先讲一些很多后来我才明白的道理,也就是投资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投资哲学,这些东西看似没有技术指标那么实际,但是远比技术指标重要。对投资的基本理念一旦陷入误区,靠技术很难把自己拉出来。而且有些误区会导致投资者连续2-3年亏损,2-3年的时间足以让很多人放弃,一旦放弃就再也没有走出误区的机会。
新手投资者的第一步其实是应该去了解整个A股市场的历史,甚至是整个证券市场的历史。这些的话会让投资者对整个市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一个牛市一般会有多久,有多大的盈利空间。一个熊市会持续多久,熊市中逆市交易的风险和机会有多大。因为证券市场是呈明显的周期性运行,了解了周期性之后,就会在减少在大方向的错误的基础上进行交易。虽然投资者的收益产生都是在未来,但是历史会告诉我们未来要向着怎样的一个方向前行。
这方面最通俗易懂的书籍我之前在一个答案中有过推荐,就是央视财经频道做过的一个系列视频《中国股市记忆》,后来这个系列视频反响很好,财经频道把内容又做了一本书叫《冰与火——中国股市记忆》这是每个投资者在开始投资之前都应该先读一遍的书籍。
新手投资者的第二步,依然不是马上去学各种分析技巧,而是先对自己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先分析自己再做投资是一件让投资者能够在投资道路上走得顺利的最佳保障。这个评估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几个重要项目。
一,资金方面,自己打算拿出来进行股票投资的资金有多少?使用期限有多久?能承受的最大亏损幅度有多少?
二,收益预期,自己打算在多久的时间范围内拿到多大幅度的收益?
三,风险偏好,每次买入股票时有多大把握或者说是概率上涨的情况下才敢于开仓买入?喜欢稳健型的中长线还是激进的中短线。
四,时间与精力,自己在工作之余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是可以用于对市场进行学习和分析的?
最少要明确以上四项,投资者才能够正确的选择自己适合的投资风格和分析工具以及资金的配置。比如说一个投资者希望像网上那些超级短线高手一样,快进快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丰厚盈利,但是实际上自己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在交易时间看盘的时间都很少的条件下,这个预期就明显是不合理的,所以必须要调整。这样一项项综合对比就会自己什么事情是自己都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只要投资者不强行去做一些自己能力和条件允许范围之外的事情,一般投资的结局都不会太差。
而这认识到这两个步骤的重要性其实是在我投资生涯开始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说前面两年完全是碰运气和浪费时间。如果大多数投资者能认真做好前面说过的这两步,至少会节省两年的时间,省去很多不必要的亏损作为学费。
用我自己做例子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要先做对自己的综合分析,以及综合分析之后对投资的改变。我在2011年初的一次投资过程中,在一只股票20元左右的位置满仓,之后这只股票一口气跌到10元,满仓被腰斩。腰斩之后我无奈清仓了,这是我整个投资过程中受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打击,不仅仅是资金上的亏损,这次腰斩也几乎打碎了我对投资的信心。我一度怀疑是不是我太蠢了,根本就不适合投资股票。但是那次投资过程中,虽然在满仓之前有盈利,但是由于亏得太深,本金也亏进去接近30%。我思来想去最后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好好的从头学一遍所以的分析技术,再尝试最后一次。当时到第二年春节还有8个月,我的决定是拿出一个月时间暂定交易,先从头学起,剩下7个月边学习边操作,到春节之前拿回本金,如果能完成拿回本金的任务,就继续下去。如果不能,那到春节为止,不管账户里的亏损是多少,就都彻底清仓,以后不再买一分钱股票。
因为要拿回本金,我就需要用当时剩下的资金完成50%左右的收益。期限是7个月,我简单算了一下,平均每个月要是能完成7%的收益,单利的话就是49%,几乎完成任务,复利的话就是超额完成任务。一个月大概22个交易日,找到一个机会做出7%的盈利貌似并不算艰难的任务。这样一来一下子自己的任务就清晰明确起来了,我只要每个月的7%,其它多出来的机会,能做就做,不能做决不强来,之前无论盈亏的那种焦躁不安情绪和患得患失的状态一下子就消失了。心态一好再加上努力的学习各种技术,还没到春节,在元旦之前就胜利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是大幅超额完成。
其实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我们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奇怪的焦躁感,总是急于盈利,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无论这个机会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一旦错过一个小行情或者是超短线博反弹的机会,都懊恼不已。这种情绪一旦越积越深,就会导致投资者开始盲目冲动的交易,直到被市场淘汰。可是我在一次腾讯的直播活动中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问题是这样的,一轮牛市当中,你预期的收益率是多少?必须给我一个确定的数字。回复的投资者数量有160多人,其中期望翻倍的和期望值是50%的占比最多,都接近25%,剩下的50%人群中有20%的期望值是30%以上,有的甚至是10%,还有占比10%的人群表示能挽回之前的亏损,拿回本金就满意。绝大多数投资者表示,在我问到他们之前,他们从来没想过到底赚多少才满意,总是本着有机会就要赚点的想法。
同时在知乎上我被邀请回答过的问题和一些私信里,有很多投资者问我,要通过股票投资实现财务自由可行么?要做些什么?
这个情况从根本上反应了投资者的焦躁来源和盲目操作的出发点,实际上投资者都是贪婪和狂妄导致的短视和盲目么?不是的,关键是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没有明确过自己的期望,这个最可怕,没有明确期望值就不可能有计划,就像盖房子没有图纸一样可怕和不现实。
那些希望通过股票投资实现财务自由的想法,被很多人视为不切实际的妄想。那么我们能不能细化这个财务自由是什么?细化的结果是否依然不切实际?让人感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往往是缺乏时间要素的。把期望值和时间联系在一起,到底是妄想还是可实现目标的分别就清晰了。
比如说通过股票投资实现财务自由,那么先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用多少本金赚到多少钱算是财务自由?第二,完成这个目标你预期要多少年?
如果是答案是10万本金,做到700万算是完成财务自由的目标,预期用10年时间。那么每年的盈利就应该是50%,10年下来是576万。每年50%收益听起来好像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再细化一下,每个季度12%的收益,每个月4%左右的收益。听起来就不那么不可思议了。每个月22个交易日找到一个机会做出4%收益,10年就能财务自由,这笔账算下来,投资者还需要那么焦躁的为了每一个短期价差的错失而焦躁么?而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那么宏大的投资预期目标,大多数的期望值都是只要不是大熊市,每年能有30%左右的盈利就算很满足了。而每年30%稳定盈利,10年累计就是13.78倍,20年累计更可怕将达到190倍。
而每年220多个交易日里,耐心等待一两次最稳妥,自己有充足能力驾驭的行情来实现30%盈利,对于大多数投资者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大多数投资者一开始就陷入对每一次小的波动性短线行情的执着,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自己不擅长操作的短线行情中,反而错失了优质的可控的行情。
网上很多心灵鸡汤的段子里都会说,把一个宏伟的人生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一步步去实现,梦想就能成真。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鸡汤,实现起来很难。但是在投资领域还是很有道理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先确定自己的目标总收益,再把时间因素算进去,看看每个阶段对应多大的收益可以完成目标。这样下来对投资心态的稳定是极其关键的。很多投资者都是被其他人的盈利记录吸引而加入股票市场,那些没什么基础又赚得很多的案例不具备长期性稳定性和示范性,别人的3-5个月收益倍增并不是合理的投资预期参考样本。自己的投资要多久完成多少收益,这笔帐需要投资者自己来计算清楚,把时间因素考虑的充分一些。
所以投资者在学习分析之前,都应该拿出计算器,先算算自己有多大的野心,再算算这样的野心要在什么样的时间内完成。平均到每一年是否现实,平均到每个季度是否现实。之后我们才能讨论要实现这样的一个总预期,和年度预期的要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