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刘鹏程给新手的文章(二)

刘鹏程给新手的文章(二)

0

昨天写了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有部分小伙伴看完表示,为什么整个第一篇都是关于理念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推进到和技术有关的部分?

那么这里先预告一下,从第三篇开始就讲述MA均线系统的0基础起手用法,第四篇是BOLL系统,其它指标和技术依次往下排。

但是前两篇都是关于交易理念,把它们放在最前面是真的有极为重要的原因和道理的,技术类的东西最大问题是不系统,在各个时代和各种书籍中是一种散乱的形式存在,可能一个投资者要几年时间才能零散的收集齐关于一个技术指标的全部内容,收集全了也不一定能有机的联系到一起,我可能把我所有的总结一次性讲出来,大家可以看几篇就能慢慢消化掉,很直观。但是交易理念这个东西我讲上多少次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掌握,因为这个理念远比技术抽象和难以验证,但它偏偏处于一个指导技术的高度上,学会了技术但是没有成熟的投资理念,就相当于开着好车却不懂交规一样。车速越快反而可能越危险。所以大家还是耐心点先听听关于理念的内容,有些内容即使不能马上理解,但是可能记住,有一天遇到关于投资理念给你造成的困境之后,有人告诉过你正确的理念比完全依靠自己跳出困境要轻松的多,损失也少得多。

前面一篇讲了关于开始投资和学习技术之前要先做自我分析和盈利预期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关键无比,具体关键到什么程度,我举几个例子大家来感受一下。

投资者A开户并进行交易时间满三年,到第三年底的时候总盈利水平是50%。

投资者B开户并进行交易时间满三年,到第三年底的时候总盈利水平是-15%。

那么请问,投资者A和投资者B,谁是成功的投资者呢?大多数小伙伴的第一反应是,当然是投资者A啊,相同时间长度内赚到钱的人一定是比亏损的那个人成功啊。

但是如果我告诉大家,投资者A进行交易的三年时间里,上证指数上涨了100%,而投资者B进行交易的三年时间里,上证指数下跌了50%。

那么请问,这次来看是谁成功?这回问题就变得纠结了,投资者A实现了盈利但跑输了大盘,投资者B出现了亏损但跑赢了大盘。谁成谁败?大多数这次会把票投给投资者B对么?

那么我们继续举例,

投资者A在一笔交易中,以7元的成本购入股票,在8元的价位将股票卖出。

投资者B在一笔交易中,以15元的成本购入股票,在13元的价位将股票止损卖出。

请问谁是成功的,谁是失败的?这次大家一定会想,在表面上是投资者A成功了,但是大刘你一会一定会提出附加条件。

对大家都猜对了,我们来把时间往后推一下,三个月之后,投资者A购买的股票上涨到了22元。投资者B购买的股票下跌到了6元钱。

那么三个月之前毫无疑问是投资者A成功了,那么三个月之后投资者A在大家心目中还是成功者么?亏损了的投资者B是在三个月之后大家感觉他是傻瓜还是高手呢?

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比第一组例子还不容易下结论。

那么我们最后在举例一种情况,投资者A几乎每次都能买到大牛股,但是他从来拿不住股票,几乎每次他都出现7元买入,8元卖出,但是最终上涨到22元的情况。那么投资者A现在非常焦虑,他特别希望改变自己的现状。

那么请问,投资者A的这种焦虑是不是正确的,他需要改变自己的交易规则和风格么?

估计很多投资者都会觉得,这不就是说的我自己么?我就是总捂不住股票,飞了很多很多好股票,这个当然要焦虑啊!必须马上做出改变。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投资者A平均每个月都能成功的捕捉的一次7元买入,8元卖出的机会,很少失手。假设每笔交易盈利10%,每个月成功一次的话,一年下来复利的收益是300%多。

那么现在大家感觉他的焦虑和打算改变自己是对还是错?大家会觉得这个人要是真能做到这样的话,如果还焦虑和打算改变,那是真疯了。这不是捧着金碗要饭么?这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么?

看过上面三组对比之后,大家会发现一件事,在股票市场里,是非对错是模糊的,没有明确判断标准的。有一笔交易的盈亏难以判断一个投资者的成败,用一段时间的交易盈利来判断一个投资者的成败,也有可能不客观。

用巴菲特和涨停板敢死队的标准去互相评判对方的交易,都是不及格的,甚至是值得嗤之以鼻的。但是两种模式都经过长时间的,跨越牛熊的市场验证,起码截止于目前,他们都是极为成功的,他们的收益都值得绝大多数投资者羡慕。

所以怎么判断自己的交易成败是一切交易形式的关键,连成败标准都不明确的话,一切无从谈起。所以第一篇才用那么大的篇幅来讲怎么做自己的收益预期。只有明确自己的收益预期,同时这个收益预期是现实而且合理的,我们才能判定自己一笔交易或者一段时间内的交易是成是败。有了成败的判定,才有方式对错的判断,有了方式对错的判断才有修正和进一步检验的基础。

所以巴菲特最喜欢讲的不是自己怎么判断股价高度的能力,他最喜欢炫耀的是他的所谓“内部记分卡”和他坚持用“内部记分卡”来判断自己,而不受外界判断标准影响的能力和哲学。巴菲特把交易和人生中的很多判断标准都分为“内部记分卡”和“外部记分卡”,他只在乎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内部记分卡”,而努力让自己不屈从于“外部记分卡”的影响。这是巴菲特的人生和交易理念中的核心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一个投资者有没有一套自己的正确判断标准,是新手和入门级选手之间的分水岭。而一个投资者受到自己判断标准的影响较大,还是受外界的判断标准影响较大,是入门级选手和进阶级选手之间的分水岭。最终能到达始终保持遵循自己判断标准的投资者才是股票市场中真正高手的标志,而非他有多少华丽的技术和精妙的分析。

简单说一下怎么结合自己的期望值,来判定自己的交易是否成功。这个标准因人而异,我只是简单说几个假设性的例子,比如说一个短线投资者,除了大熊市初期最惨烈的下跌时期,在其他任何市场行情下,每个月都能固定完成5%左右的收益。那么他就是成功的。再比如一个中线趋势型投资者,熊市不亏损,震荡市每年盈利30%,大牛市收益率不低于上证指数的涨幅,那他也是成功的。

但是投资者应该在选定之后坚持自己的收益预期和判定标准,而非随着行情任意更改和切换。无论选定了哪一种,确定期望值和实现期望值的投资模式之后。很多事情才能从无序和混乱中变为有序和可控,而有序和可控,意味着整个交易过程是可以科学管理的,是一切美好产生的初始条件。

有了属于自己的判断标准,我们就可以讨论下一个话题,就是坚持判定标准。

因为判断标准因为投资者选择做短,中,长线而有极大的差别,执行的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所以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只能有一种是核心。这对新手来说尤为关键,不要妄想能在短,中,长线之间游刃有余的任意切换,那是很多投资大师都做不到的事,却是很多新手天天都在惦记的事

短,中,长线之间的差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关键是逻辑和心态也完全不同。用个最通俗的比喻,就像我们玩魔兽世界,人物的天赋点数一样。20级的玩家,只有20个天赋点,都点短线天赋,能点出一定的可靠的战斗力。但是中线和短线各点10点的话,可能两项都形成不了可靠的战斗力。而且凡事兴一利必有一弊,想要两全其美往往很难,但是同时承担两倍的弊病都是非常容易的事。

说到这,会有一部分投资者会想,如果我只学好了短线,那么大牛市中我拿不住翻倍的股票,总是赚得很多就提前离场了,那岂不是很亏?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假如在震荡市中短线机会每年你抓住12个,牛市气氛下,市场给你创造的值得交易的机会就会变成24个。到牛市你可以不用改变模式,你只要提高速度就可以了。机会增多的情况下,总收益未必输给捂股不动的中线投资者。

反过来中线也是一样,别人一年多次交易赚50%,中线多看少动,一年抓住一只股票也能实现50%,实际上坚持一种模式并不会吃太大的亏,只要符合自己的判断标准就好,没必要和别人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输赢与对错。

选定模式之后,新手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越级操作。还用游戏的比喻,就是越级杀怪。怪物级别越过,击杀后的收益也越大。但是30级的人物一直杀20级的怪看起来很没出息,但是赚钱效应聚沙成塔,在资本市场的复利效果下,收益会像雪球一样滚起来。越级去杀40级的怪物,每次收益变高,但是很容易死,死了掉落金币还要修装备。同时承受资本市场的复利效果,越做越放大亏损。同时对信心和交易模式造成失去信心的致命打击,后果极其严重。

在游戏里因为有明确的等级判断体系,所以大家都不会很聪明的去打最符合自己利益等级的怪物,但是在资本市场里,没有人给投资者清晰的划分等级和匹配与等级相适的投资标的和投资方式。这个难度就被极限放大了。一切都需要自知之明和时刻提醒自己,资本市场的难度不在于技术,就在于判断自身能力范围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与操作与自身能力范围匹配。

而且2-3个月速成,从新手到进阶,几乎不可能。往往需要2-3年时间才能完成,新手到入门级别的修炼。但是行情好和运气好的时候经常会使投资者忘记这些,把连续的几次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外部因素,提前把自己划入入门甚至高手行列。而一旦划分错误,市场马上就会给予投资者严重的惩罚。

同时新手迈向入门甚至进阶之路上,没有标准化的教材,没有统一评定学习成果的考试,没有引导你修正提醒你状态的老师。所有的评判和学习都自能靠自我认识和自律。而人恰恰对自己是最难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这是投资之路上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最后要强调一个新手投资者最容易陷入的误区,也是最致命的陷阱。

那就是交易体系和分析体系完全是两回事,那就是交易体系和分析体系完全是两回事,那就是交易体系和分析体系完全是两回事。重要的话说三遍。

我还是颗小韭菜的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想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个级别的投资者总在书里和访谈中说自己不会判断市场,市场是不可测的。然后又一边在市场里赚走很多钱。我那时候总觉得他们是不愿意公开和分享自己的技术,隐藏他们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觉得他们在骗人。但是后来读得书越来越多,自己的操作也越来越多,总结了很多东西之后。我才知道他们真没骗人。

关键点就在于分析体系和交易体系完全是两回事,他们放弃了分析体系上的修炼,而是毕生专研和坚持交易体系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杰西.利弗莫尔,他写过名垂投资历史的《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但是整本书里,真正涉及技术的东西,加在一起总结一下的话,不操过5页纸的篇幅。剩下150多页都在讲他怎么发现这个技术性的交易系统,以及他为什么要坚持这个交易体系,还有就是劝广大投资者能学好和像他一样坚持这个交易系统。

Snap359

利佛摩尔的交易系统,用今天的话说其实就是只买做出双底,同时回抽颈线位确认的股票,到高位在双顶,在反抽的时间点上卖出。同时不在最低点买入,而是要看走势的初期和他的预期有一小部分是对应的,部分符合和证实了他的猜测他才买入。一年才交易3-4次,只找最经典的图形去做,不够经典的涨得再好他也不眼馋,不手痒。

其它的他不去做判断,到底是第几波上涨,什么时间上涨,涨幅会有多大什么的,他都不关注,只关注走势组成的形态和他的经典图片重合度有多大。

这就叫交易体系,只要有上涨的概率,而且这个概率很大,自己又看得懂。我就买,不过问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所以交易体系可以很简单,甚至按图索骥就能赚钱,或者说只按图索骥去赚钱。

再举个例子,欧奈尔有经典的选股七法则,但是买入时间点的判断他大多数时间只有“圣杯”图形做判断。其它条件都符合要求就持续关注,什么时候走出“圣杯”图形,什么时候才买入。

Snap363

很多投资者都看到这里都会想,难道大师们的操作就这么简单?是的!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他们跳出了全面分析市场才能盈利这一思维误区。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股票市场这么复杂精妙的东西,一定是要最科学,最精妙的东西才能分析和解释。简单的东西是与市场复杂的本质相背离的。按图索骥就是最不科学的。

但是他们却能跳出复杂,反过来用简单来征服复杂的市场。这就是大师的能力和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人最宝贵的是不和别人攀比精明,只关注是否有效。一定记住这句话,可能很多新手现在不理解这句话,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你会明白这句话对一个人的投资有多重大的意义。

暧昧帖

本文暂无标签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