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说永持正念!
这个问题关注许久,多数答案我都认真读过,也一直很想写点自己的体会。
2014年了,我今年35了,比很多人年长,比更多的人年轻。我记得克林顿在第一次竞选总统时,有人质疑他太年轻,克林顿回答:你的经验更多,但是经验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不一定能够适应新的时代。的确是这样,人生的经验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知识,往往显得空虚,放之四海而皆准,理解和应用它需要用心去体会,还要结合具体情况作出修正。
我想和大家共享的,是关于”正念”的知识,不像@采铜 ,这个知识不是我创造的,自己其实没有看太多的佛学书籍,但是去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正念这个词时,我忽然体会到近几年来许多对生活和做事的体会与之不谋而合,真是相见恨晚。比起其它琐碎的对年轻人有用的知识点来讲,正念是更关键、基础和重要的事情。我不是专门研究佛学的人,也不是想传播佛法,只是很单纯的觉得如果早一点领悟到这一知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益的。所以就讲讲自己对正念的认识和体会。
〖正念〗并不是道德评价,不是说不做坏事,不是“歪念”的反义词。它是说你应该活在当下、保持一份平常心,做事情,学东西,过日子,吃饭、睡觉、跑步、读书,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尽量保持专注。我体会“正念”的另一个意思是说不要有太多的得失之心,要享受人生的整个过程,享受做事情的本身。总之不要为了太功利的目的去做或者不做。
所以〖正念〗的就是活在当下,努力身心是合一,当你【念念分明】地呼吸、走路,就能从过去、未来、工作中解脱,又重新而完整地活着,完全地活在当下,“自由”是让你接触生命、蓝天、树木、鸟儿、好茶与其他人的基本条件。念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修行者将思想固定在某个对象上,专注的观察它,就称为念。以正确的方式来修习念,被称为正念。
我体会〖正念〗主要包括专注、慢下来和享受过程三个方面。
先说说专注:
以吃为例。若在吃时保持正念,就要主动用心感觉吃的过程,并留意吃的感受以及身体器官的反应。我们还要注意到自己是否正在专心吃饭,一旦发现自己走神了,就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带回到吃的过程。若没有保持正念,表面上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但也许还会同时在思考一百件无关的事情,也许还在玩手机、刷微博、发微信、看电视、谈话或阅读——甚至同时在做这三件事情!这样,我们并没有在用心吃东西。我们也许只是隐约地感觉到身体和食物,而对心念和情感知之甚少。我自己就是吃饭快,吃饭时喜欢做别的事情,所以我后来觉得身体不好的很重要原因是吃饭不专注。
乔布斯学习禅,他认为“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简化功能,简化操作,思考要为用户真正解决什么需求才是更重要的。苹果公司的工程师很遭罪,我看到乔布斯有一次因为不满意一个按钮的设计,让工程师反复的修改,折腾了一个晚上。我觉得乔布斯做这件事情一定没想太多,他就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好。凡事凭着真心,保持正念去做,就容易找到事物的本质,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就是没成为什么大师也没关系,因为你收获了快乐。
我是工程师,我所在的这个行业有个词叫做“归零”,就是讲型号发生了问题,必须要定位准确、问题复现、机理清楚、措施有效、举一反三才算把问题彻底解决。遇到归零,大家自然压力很大,单位同事要是听说某人在归零,看你的眼神一定是充满了同情。回想起我有一年,很重大的任务,发生了问题,大约有3个小时,我不停的接打各种领导的电话。压力大,紧张,但是问题的解决毫无进展。最后还是想办法静下心,先吃点饭,专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担心会受什么样的批评,这样一来,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慢下来:
想必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性格很急,又要强,总是着急地把事情做好,想读更多的书,做更多的事情,想做的更快。 目标多的人,对自己要求高的人,通常都是非常努力的,但努力并不等同于有成绩。最近一直在体会“快与慢”,慢有时反而在更长的一段时间看是效果更好的。大家工作拼命加班,结果伤了身体,事后看来,绝大多数的加班效果第一不好,第二有时候还有副作用。
人成长的过程是先从慢到快,又从快到慢的过程。人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新的工具,掌握新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人,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但是人过三十,我逐渐意识到要学会放慢,悉心体会事物的细节,有时候真有顿悟的感觉。人生的关键也许就是在快与慢中找到平衡。
最初我的英语很不好,因为总是希望能找到捷径,深受各种坑爹的英语教材毒害。后来用钟道隆的逆向法学英语,进步很大,现在可以给单位的国际项目培训班上课。逆向法学英语的本质就是要多给自己找麻烦,通过听写、查字典从而强化记忆和听力。看似笨办法,慢办法,其实效果是最好的,你用电子词典,查的快,但是印象也不深刻。我想这就是正念,老老实实看书,听写,不试图找什么捷径。
慢下来,才能够做到“察微”,发现平常事物的细节和不同,才能提高你的观察力、领悟力、感知力。最近很欣赏林曦的书法讲座,她讲学习书法有两点,重要的是察微的能力,其次才是手上的技术。我小时候也是学赵孟頫的书法,学的不好,现在反思主要是观察的不够,看到不够,上来就倒上墨汁开始写字。还有,记得最初学音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五音不全,唱歌不好,请教一位教音乐的朋友时,她说你唱不准的原因首先是没有听准,听不准的原因是你听的太少,听的太快。后来就学习耶鲁大学的《聆听音乐》公开课,没有功利心,一节课一节课的听下来;找来教材,也不强求自己要在多长时间内读完,但是每一页都认真的读,认真的做作业。慢慢的,发现自己对音乐的辨识和欣赏能力提升了,而且整个过程很快乐。
享受过程:
以前看罗永浩的演讲,记得他说中国的各类培训都可以分为三大门派,不不不派、N天搞定派、神奇派;这些派别都是满足人们想不劳而获、快速发财或者学会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心理从而骗钱,我不相信有几个人能够从中真正受益。人生一定要努力避免这种思想,我母亲给我讲许多她以前同事、朋友的故事,有不少人都是日子本来过的挺好,但就是想发财,想轻易的赚到大钱,真的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他们自然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一次被骗,往往要整个家庭再奋斗多年才能逐渐把日子好过起来,但还是想发大财,必然会再受骗,这些人已经不仅仅是缺乏正念了。
总结:
我给单位搞时间管理的培训,开始时候讲如何做得更快,如何效率更高。后来发现,要效率高,首先你做得事情符合人生观和价值观,方向首先要对,这就需要保持正念去分辨和判断事情的属性。无论大事小事,第一次做好就是最高的效率,这就需要专注和正念。做事情有时也不考虑太多的功利,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或是对社会有益的,尽量去做,往往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提高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很幸福。
我自己很希望能像黄药师那样,自由自在的活在桃花岛上,琴棋书画。这桃花岛其实不必是真实的海岛,它是你心灵深处的岛屿,如果心有杂念,做事情总是先做功利性判断和选择,我想一辈子都到不了岛上。哈佛大学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中提到几个例子,有钱、有别墅、有豪车的成功人士反而经常迷失方向,因为如果你把上大学当做目标,你会发现上了大学其实不能怎么样;你把发财当成目标,你真有钱了,你会发现钱真是一点用没有;当官、工作、学习都是这样。如果你保持正念,你就会体会到在实现这些目标过程中的快乐。目标和过程是不能分割的,过程更重要,要想快乐和幸福,就要学会享受过程。我非常喜欢蒋阳波萨仁波切的《正见》之中讲佛法,也是讲这个意思。
2014年的第一篇,希望以上能够对年轻人有用。
By: 张拯宁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23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