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储蓄等于投资

储蓄等于投资

0

储蓄等于投资?这是读凯恩斯的通论冒出的第一个问题,理解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是凯恩斯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上世纪三十年代前,经济学并不分宏观微观,是凯恩斯另起炉灶,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才搞起来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这一观点,追随者多,也有不少学者为文支持。目前教科书给出的一致解释是:一个国家假定只有企业与居民两个部门,不存在税收,也没有政府支出和进出口,这样从收入(供给侧)角度看,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地租=消费+储蓄;而从支出(需求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投资+消费。总供求平衡,意味着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即消费+储蓄=投资+消费。等式两边都含消费,故左边的储蓄必等于右边的投资。

上述论证看上去逻辑井然、天衣无缝,然而往深处想,这恒等式其实也有疑点,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追问:第一,储蓄的含义究竟为何?是单指居民存款还是包括其他项目?第二,储蓄等于投资是指“事实相等”还是“应该相等”?第三,总供求平衡是否必须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凯恩斯《通论》我读过多遍,总觉得他讲得不够清晰且自相矛盾,下面说说我的思考。

先说储蓄。照凯恩斯的说法,收入减消费的余额为储蓄,显然,他讲的储蓄就不只是存款。比如你有10000元收入,3000元用于消费,余下7000元为储蓄。假如7000元储蓄中你用5000元买了字画收藏,用1000元买了股票,剩下1000元存银行,这样看,在凯恩斯那里储蓄是一个比银行存款更宽的概念,我们不妨称为“广义储蓄”。

于是问题就来了,若广义储蓄不单指银行存款,那么储蓄大于存款的部分是什么呢?当然不可能是消费,只能是投资。如上例中居民购买字画收藏与购买股票皆是投资行为,这一点凯恩斯其实也注意到了。问题是储蓄本身包括投资,说储蓄转化为投资岂不是自相矛盾?可见,凯恩斯讲“储蓄转化为投资”时的“储蓄”,并不是广义储蓄,而是狭义储蓄,即居民存款。

再想深一层,如果凯恩斯所讲的储蓄是广义储蓄,而广义储蓄包括投资与存款,这样问题又来了:由于供给侧的国民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存款,而居民存款是为了从银行取得利息,故存款对居民来讲也是投资。换句话说,居民不仅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投资者。既然存款也是投资,供给侧的国民收入也就等于消费加投资了。

所以对第二个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从国民收入存量看,“储蓄等于投资”是事实相等。因为国民收入存量是既定量,无论从供给侧看还是从需求侧看,同一个量不可能不等。但若从国民收入流量看,存款是居民投资,但却不是企业投资,存款若不能转为企业投资,总供求流量会失衡。故从流量看,总供求要保持平衡,居民存款(储蓄)需转化为企业投资,即储蓄与投资应该相等。

再谈第三个问题,总供求流量保持平衡,储蓄是否必须转为投资,舍此别无他法?这问题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前面说过,供给侧的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存款,需求侧的国民收入=消费+投资。这样看,要保持总供求流量平衡,存款可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转为投资;二是转为消费。具体地讲,若投资不足,存款可转为投资;若投资(产能)过剩,存款应转为消费。

放眼看,大量的中外实践证明,储蓄转化为投资可以扩内需,储蓄转化为消费也可扩内需。想想消费信贷吧,消费信贷肇始于欧美,今天风行全球,其实就是支持储蓄转化为消费。凯恩斯当年自己说,他主张储蓄转化为投资,是因为投资有乘数效应。可事实上,投资有乘数效应,消费也有加速效应,而且迄今为止经济学并不能证明,对拉动需求扩投资就一定胜于扩消费。

综上可见,“储蓄等于投资”并非铁律,也非总供求均衡的唯一条件。关于总供求均衡,我赞成马克思的分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社会资本再生产分为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他指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必须坚持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两个平衡。这一思想,我认为才是实现总供求平衡应该遵循的原则。

现在的难题,是怎样实现两个补偿?有一点可肯定,即不能固守“储蓄等于投资”的教条,否则会作茧自缚。当然,我们也不能走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统购包销的老路。可取的办法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同时政府也要对市场失灵作相机调节。

文章大部分来源于:http://ex.cssn.cn/dzyx/dzyx_gwpxjg/201512/t20151228_2802339_1.shtml

 

 

 

暧昧帖

发表评论

*

*